近日,我校江苏省免疫与代谢重点实验室在中科院一区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Faecalibaculum rodentium Alleviates Ionizing Radiation-Induced Damage in Mice by Improving Intestinal Integrity and Hematopoiesis via Its Metabolite Butyrate”的研究论文。徐州医科大学为本论文的第一单位,杨晶教授、潘宇晨讲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的陈欣主管技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本校硕士研究生朱寒勇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徐州医科大学“揭榜挂帅”、徐州医科大学人才启动金等项目的资助。
电离辐射可对机体造成严重损伤,尤其是肠道与造血系统。虽然肠道菌群在缓解辐射损伤中扮演关键角色,但其中起核心保护作用的具体菌种及其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发现,利用多种模型筛选得到的益生菌啮齿粪杆菌(Faecalibaculum rodentium)能够缓解辐射所致小鼠损伤。机制上,啮齿粪杆菌能够通过直接作用及间接作用促进丁酸的产生,一方面,丁酸通过上调紧密连接蛋白(如ZO-1和Occludin)和防御素水平,维持肠道上皮完整性;另一方面,丁酸可通过维持ERK介导PKM2入核,抑制造血干细胞中p53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过上述作用,啮齿粪杆菌及其代谢产物最终可缓解电离辐射导致的肠道及骨髓损伤,降低小鼠死亡率。本研究为治疗电离辐射所致损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为电离辐射的防护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亦为益生菌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近年来,江苏省免疫与代谢重点实验室以国家、地方重大需求为导向,从交叉学科入手,立足于免疫与代谢、微生态和相关重大疾病中的基础与应用开展研究,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Gut Microbes、Genome Medicine等国际学术期刊,申报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多项。
